晶间腐蚀是发生在金属材料晶粒之间狭窄区域的一种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类型。早期的镍基和铁镍基耐蚀合金几乎都遭到这种腐蚀。在20世纪中期, 耐蚀合金的晶间腐蚀问题曾是研究的焦点,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对耐蚀合金的晶间腐蚀的成因、机理和解决措施取得了共识。一致认为耐蚀合金的晶间腐蚀是由于合金在有害碳化物和金属间相的析出温度受热析出了沿晶界的碳化物和金属间相所致,这些有害的析出相多半是富铬、富钼,它们的析出伴随着这些对合金耐蚀性有效元素在其周围附近贫化,形成了沿晶界狭窄的网状贫化区。在腐蚀环境中,这种贫化区的耐腐蚀性不足从而遭到优先腐蚀,最终构成晶间腐蚀,这是目前公认的敏化态合金晶间腐蚀的贫化理论。


  碳化物和金属间相的析出是造成敏化态耐蚀合金晶间腐蚀的根本原因,防止这类有害析出或减轻由于有害析出所造成的有效元素的贫化程度就成为消除或减轻晶间腐蚀的技术措施。合金类型不同以及合金化程度的差别决定着敏化态合金析出种类和程度。有一些合金只析岀碳化物,因此在合金成分设计时,采用降碳或加入稳定化元素的措施就可取得满意的结果,而对那些既有碳化物析出又对金属间相析出敏感的合金,除了降低合金的碳和加稳定元素外,必须在合金成分设计时,限制有利于金属间相析出的合金元素或者加入对金属间相析出有抑制作用的元素以期达到减少有害的金属析出或延长其析出孕育期,事实已经证明这些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合金焊接件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耐蚀合金在敏化状态下的析出行为与合金系列以及合金化程度密切相关。 有些合金仅析出碳化物;含铬、钼量高的一些合金不仅析出碳化物,同时也析出金属间化合物。因此为防止其焊接的晶间腐蚀问题应采取不尽相同的技术措施。